2005年英國Mercury Prize的提名在21號公布,與自己估計的有在意料之內,有冷門,也有心水樂團未能入圍,感到遺憾:
    
Coldplay《X&Y》
    Coldplay帶著他們的新作回來了。他們非凡的創作力和想像力依舊源源不斷,Chris Martin傷感和略帶神經質的演繹依舊出彩到盡。讓人們不可自拔的更愛Coldplay。這是一張比從前更有實驗性的作品,加入了更多電子的合成器效果。卻絲毫沒有減少它在商業上巨大的成功。只是,往往標榜與商業劃清界限的評委會把獎座頒給他們嗎?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至少他們在樂迷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Antony and the Johnsons《I Am A Bird Now》
  鋼琴加上幽怨的男聲,光聽聲音你是無法發現原來男主唱是有異裝癖的。專輯中有Devenra Banhart、Boy George、Lou Reed等人的友情獻聲,爲專輯增色不少。
    
Bloc Party《Silent Alarm》
    像Franz Ferdinand的令一個變體。總覺得他們之間有某種聯系,都是偏暖色調的快板熱鬧音樂。自己並不太鍾愛,卻被英國媒體視作大熱門之一。
  
 Hard-Fi《Stars of CCTV》
    對他們那首《Hard to Beat》印象很深。沒有什麽明顯的起伏跌宕,卻有一種讓人想跳動起來的魅力。喜歡那幾句連續的:“Hard to beat.Hard to beat.Hard to beat~~”。
   
Kaiser Chiefs《Employment》
    被Britsh Council官方網站Newsletter推介的作品,不過自己沒有機會聽到。
    
KT Tunstall《Eye to the Telescope》
    來自蘇格蘭的新鮮女聲,流動著帶有中國基因的血液。嗓音比較中性,略帶沙啞。懶洋洋的下午最適合聽。
  
M.I.A.《Arular》
    從斯裏蘭卡的戰火中遷徙到倫敦的Maya Arulpragasam,屬于非典型的HIP-HOP girl。歌曲意識中有明顯的政治成分。
  
Maximo Park《A Certain Trigger》
    奇怪的是他們簽約于著名的電子音樂廠牌Warp麾下,卻不唱電子音樂。又是一支複古上世紀80年代的New Wave/Post-Punk樂隊,對他們的音樂不太感冒。
  
Polar Bear《Held on the Tips of Fingers》
    Post-jazz的新晉勢力。一個我不關心的音樂領域。
  
Seth Lakeman《Kitty Jay》
    來自Dartmoor高原的民歌手,帶有強烈陰暗風味的音樂。這是他獨立制作的第二張專輯。能夠入圍是對他已經是很大的肯定。
  
The Go! Team《Thunder, Lightning, Strike》
    一張令人倍感愉悅的專輯,熱烈的鼓點,豐富的音樂元素。
  
The Magic Numbers《The Magic Numbers》
    四兄妹組成的樂隊,總是帶著濃郁的清澀。單薄的VOCAL向你娓娓道來關于青春與憂傷的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