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Dreams About Movie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又是一個台灣新晉導演,又是一部關于青春的電影:
《沉睡的青春》。

又一個熟悉的名字:張孝全。這次他要挑戰的是具有雙重人格的角色。

原本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暗戀故事:國中生蔡子涵暗戀女同學徐青青,跟蹤她放學后的行動,窺探并記錄她的所有生活習慣……。可是,直到有一次的意外,從此世界上又少了一個暗戀者的存在……。

幾年后,一名叫陳柏宇的男生在每天的下午三點,將自己的身體裝進蔡子涵的靈魂,找到那個看守舊鐘表店的女孩青青,以此來替國中好友子涵來實現他未完成的愛情。

聽起來有一些荒謬的角色設定,卻也讓人有一點莫名的好奇。柏宇的雙重人格是一種病癥,而依托著“另一個人格”建立的愛情是否存在意義?

飾演女主角青青的是我很喜歡的新生代演員郭碧婷,她的眼神通透澄澈,有燦爛得驅散云團的笑容。

我們是否也曾經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實際或精神上寄托給我們的好友來替我們完成?

我們的青春是否是未完成時,而我們還在帶著正在逐漸逝去的夢想,狂妄的揮霍?

總是相信:每個人的青春是一場夢,一種發瘋的化學形式。

但愿從這場夢中醒來的時候,嘴角能夠殘留著笑容。

此時,從腦中迸發的不是沉淀的思想,而是青春的無意識。

《沉睡的青春》預告片: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好,誰可以告訴老師,我們居住的是什麽星球?”
  
  “地——球——。”
  
  “好,地球呢,就是行星。行星呢,都是繞著恒星打轉的。所以,行星就是我們的太陽。”
  
  “除了恒星,行星之外,還有彗星。那彗星呢,每次造訪太陽系,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
  
  那是慧嘉第一次出現,同時也是她同守恒和正行故事的起始。
  
  那天彗星就這樣稍縱即逝的劃過太陽系一隅。
  
  一個輪回後的十年,它再一次的降臨同處。
  
  不同的是,這一回它強烈的磁場擾亂了行星繞著恒星轉動的軌迹。
  
  
  《盛夏光年》。
  
  就是一場恒星,行星,彗星,互相追逐與躲避的遊戲。 
  
  恒星畏懼孤獨。行星懼怕現實。彗星哀痛地模糊自身的磁場。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匆忙中看了《
The Devil Wears Prada》這部電影,被影片裏眼花缭亂的品牌名和主角不停變換的服裝所弄得頭暈。當然影片總體來講是可看的,至少不缺乏一個像樣的主題:如何在紛亂的物質社會中跳脫。這是一個矛盾卻現實的問題,似乎每個人都會面對。當然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電影裏女主角的那份灑脫和果敢,勇于放棄一個一片坦途的未來。也許是她在上司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外表光鮮,受人景仰,擁有大批擁簇;卻無法釋放感情,無法處理家事,內心極度脆弱,生活在耳虞我詐之中。
 
最終她(暫時的)逃脫了令人難以喘息的生活,那麽我呢?
 
當然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盡管有些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經衰弱,盡管有些不適應宿舍的生活,盡管對大學中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盡管一再又再的翹掉大把的課程,盡管不愛上到講台去參加該死的英文演講比賽……。
 
可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
 
C'est la vie! 這就是生活。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遊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啊。”

電影《藍色大門》頗讓我印象深刻。

純淨的青春,潔淨得揉不進一點雜質。

彷徨,迷惘,憧憬,冀望。似乎這些都是描寫那段時光的形容詞。

它們也的確像小刀一點點割劃進皮膚,有微微的疼痛,又如此真切而有觸感。

事過人非,從記憶中喚起的也只剩下盛夏的蟬鳴,略鹹的海風和高中時清澀的臉孔。

張士豪和孟克柔,陳柏霖和桂綸美。我已經無法分辨他們誰到底是誰。

我的十七歲?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開始後接近四分鍾,第一句台詞從老牧場主口中吐出。
 
Jack看起來更爲主動,略微相處,借著酒精就奪走了Ennis的第一次。
 
一年之後,他們即將分別,離開Brokeback Moutain。他們發生了爭執,Jack此時的玩笑行爲更像一個導火索。
 
他們開始扭打,Ennis的鼻子見紅。Ennis的衣服上也沾到了鮮血。Jack開始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火,走上去
 
用自己的襯衫幫他擦拭血迹,此時任何言語都似乎無能爲力。
 
爲什麽沒有一個人開口挽留?
 
于是兩人各奔前程。
 
Jack開著汽車行駛在廣闊的公路上,用後視鏡不斷窺望漸行漸遠的Ennis,眼淚奪眶而出。
 
Ennis是個善于掩飾感情的人,他若無其事地走到小路口的轉角,用牛仔帽遮擋住自己不絕的抽泣聲,用拳頭
 
猛烈的擊打牆壁。
 
Ennis即將跟未婚妻Alma成婚生子,而Jack當上了競技牛仔,不久與一個女牛仔邁入教堂。
 
兩人的再次在Ennis樓下相遇是在四年後,他們的親密舉動恰巧被Alma盡收眼底。這個即將停留在悲劇中數年
 
的女人用類似絕望的眼神目送丈夫跟Jack的離開。
 
此後一年一次的結伴釣魚便成爲了兩人相聚的唯一借口,他們重回Brokeback Mountain,去重溫那一年放牧的感覺。但
 
借口總有暴露的一天。細心的Alma發現了一切,並選擇結束這段婚姻。
 
Jack所提出的一切關于兩人未來共同生活的設想被Ennis一一否決,他無法抛下現實以及曆史給自己的警醒。
 
他開始有意識地減少兩人的見面頻率,他無法一直生活在Brokeback Mountain的幻想中。
 
直到一天,兩人一直用來保持聯系的明信片被郵局退給Ennis
 
上面的紅色章戳告訴投遞人:收件人已故。
 
……………………。
 
Jack因爲一次悲慘的交通事故而身亡。
 
Ennis去到Jack生前的房間,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看到那件被Jack保存完好的染著血迹的藍色襯衫,而外
 
部包裹著自己的那一件格狀白色襯衫。他起初把那件白色襯衫換下後,忘在了山上。
 
他拿起那兩件襯衫,懷抱在胸口,抑制不住心裏的糾結和痛楚。
 
Ennis希望在征得Jack父母的同意下,把Jack的骨灰帶到Brokeback Mountain,完成Jack生前的心願。這個曾
 
經被他們視做室外桃源的地方,也是飽含JackEnnis甜美回憶的地方。
 
Ennis打開衣櫥,細致的整理了那件藍色襯衫,而他的那件白色格狀襯衫被換到了裏部。他又把貼在衣櫥上Ja-
 
ck寄來的Brokeback Moutain的明信片移正。
 
Jack,I swear……”
 

這是整部電影的最後一個句子。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re are no little secrets.'
這是Jonathan Rhys-Meyers即將公映的新片《Match Point》的海報宣傳語。Jonathan Rhys-Meyers也像這句話一樣肆無忌憚地活在這個五光十色的電影圈中。這部電影被看作是Woody Allen大師的轉型之作。是一個關于背叛、欺騙的愛情故事。
就像一場網球比賽中的Match Point,是一場比賽的轉折點。拿到或失掉,一場比賽的結局就決定于此。沒有人會給妳重新選擇的機會。生活亦如此,欺騙與被欺騙,實施或接受與否,皆在一念之間,事後無從改變。欺騙的後果就像網球比賽中一個奮力抽擊,會否出界或是壓線無人能夠預先知曉。而命運的轉折也許就決定于此。
 
Jonathan Rhys-Meyers,這個愛爾蘭男演員,雖混迹于Hollywood電影圈多年,並演出過像《Velvet Goldmine》《Bend It Like Beckham》等受到影評人稱贊的影片,但不免被同片其他演員的光芒掩蓋。直到2005年,他在CBS4小時電視電影《Elvis》中飾演了一代歌王Elvis Presley。他才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黃金上升期,他獲得了觀衆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並且得到Emmy獎提名,最近他更是憑借此片獲得了金球獎最佳電視電影男演員。他站在台上致辭時十分平靜,甚至是略帶冷酷。只是特別提到他的女友,稱如果沒有她的存在這個獎就毫無意義。
 
2006年,他會先出現在這部Woody AllenOscar野心之作中,然後再到阿湯哥的《Mission: Impossible III》中露一小臉,他更不會放棄獨立制作的藝術領域。
 
'There are no little secrets.'
'There are only big names.'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s not easy being Jake Gyllenhaal, what with everyone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all over the place. Blue-eyed and muscular, with perfect brown hair, thick eyebrows, and consistently heavy stubble, the 24-year-old combines an unforced masculinity with a boyish openness and curiosity. He's not easy to pigeonhole, and he's also disarmingly down to earth, although he'd rather you not say that. "It bothers me when people say, 'Oh, you're so down to earth—for an actor,':em21:" Gyllenhaal tells me over dinner at the Chateau Marmont in Los Angeles. "Even when they don't say 'for an actor,' I feel like that's the implication. Why are the standards so low for performers? I mean, I appreciate it, but it's still funny that people say that all the time."
People aren't likely to stop anytime soon. Gyllenhaal, that broodingly sexy scene-stealer of small, offbeat films, is about to go very big with starring roles in two of the most anticipated movies of the year. The first, Jarhead, directed by Sam Mendes and based on the best-selling Gulf War memoir by Anthony Swofford, features Gyllenhaal as a disaffected marine. At first glance, he seems like an odd choice for the role of "Swoff." In previous films (Donnie Darko, The Good Girl, Moonlight Mile, and October Sky), Gyllenhaal has played some variation of the sensitive, complicated, mischievous, misunderstood American youth. But Gyllenhaal says he desperately wanted the lead, and he reportedly beat out Tobey Maguire and Leonardo DiCaprio.

"My perception of Jake before I met him was that he was one of those drippy indie boys, doe-eyed and always feeling sorry for themselves," says Mendes. "But when I saw him onstage [in the London production of This Is Our Youth], he had a masculine presence I didn't expect. He does things in Jarhead where I had to step back and say, 'Wow, I didn't know you had that in you!' There are moments when he is really ugly,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Ryan Gosling在《Notebook》中的亮相帶給我一種驚異的觀感,這是一個具有憂郁歌特式氣質的年輕男子。

現在這種感覺又在向我逼近:他又在心理懸疑片《Stay》中與Ewan McGregor上演了一場拯救與被拯救的遊戲。

Sam Foster(Ryan Gosling),一個存在主義者。同時也是准備用自殺的方式來紀殉自己的精神偶像的學生。一天他來到了心理輔導室,向輔導師同時也是心理學教授的Henry Letham(Ewan McGregor)坦訴了自己的這一打算,並將自己自殺的地點和時間一並合盤托出,他會選擇在自己偶像的死忌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Henry感到有些不解,爲何一個已決定自殺的人,還會將自己的死亡訊息提前透露給他人呢?莫非,他是渴望被救贖?Henry試圖用各種哲學理論來解釋Sam的這一舉動,同時也開始對Sam的一系列調查,包括對他背景、性格、生活環境……等方面的資料的搜集。Henry的女友Lila(Naomi Watts)也十分支持Sam的救贖行動。但當Henry剛剛拜訪完Sam的父母,並與他們進行了一次並不成功的交流後,才發現Sam的雙親原來早已不在人世。此時其它奇怪的事情也接踵而至。Henry像被迷霧籠罩,分不清前方的道路是否可行,救贖是繼續,還是就此放棄?Henry選擇了後者,但Sam自殺的日期已經逼近,死亡的黃昏馬上就要降臨。

到底最後Sam跟Henry的這場龐大的“遊戲”的結局是什麽?自殺行動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的秘密?

答案只有能影片正式上映後才能揭曉。

但據已觀看過本片的人透露,英倫帥哥Henry Letham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出采,他將一個心理咨詢師陷入謎團時卻又渴望拯救學生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恰到好處。而Ryan Gosling憑借獨特的陰郁氣質,就能夠將一個自殺者的詭異行蹤,以及影片的懸疑氣氛渲染得飽滿通透。加上值得反複推敲和揣測才能通透的劇情細節。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觀賞這部影片了。

By the way,該片的導演是指導過 Finding Never Land 的德國導演Marc Forster,相信功力也一定不會弱。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號的《Interview》上,Natalie Portman對章子怡進行了談話式的訪問。期間兩人歡聲笑語不斷,章的英文水平看起來有一定的提高。
她們談到了章新片《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與幾位著名華人導演的合作經曆,家庭對自己影響……。
Natalie Portman,在耶路撒冷出生的美國天才女演員,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章子怡,在北京出生的具有好萊塢精神的女演員,一直相信她的發展應該不限于如今的花瓶角色。
同時擁有傲人外表資本的兩個新生代的女演員之間的談話,只是略想都吸引。

要是同我一樣感興趣的人,就輕點下面的鏈接:
http://www.helloziyi.us/Galleries/interview-nat-ziyi-article1.htm
http://www.helloziyi.us/Galleries/interview-nat-ziyi-article2.htm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覺得Bjork有浮世繪情結。不論是早前CD內頁的造型照,還是選擇亞太地區巡演的地點。都與這東洋之國落下了不少的淵源。

這次她將這種情結一下迸發而出,食言加入了Matthew Barney電影《Drawing Restraint 9》的表演,並包辦了影片Original Soundtrack的制作。Matthew Barney的舊作《Cremaster》系列給人留下極怪谲的印象:怪誕裝扮的男女,決美異常的風景畫更叠,人們痛苦的掙紮……。他帶來一種如夢境般的強烈視覺沖擊。這類先鋒試驗性作品往往挖掘和表現的主題除了電影創作者,似乎無人能琢盡參透。Matthew Barney的才華頗令人驚喜,他一人在所有自己導演的影片中充當演員、制作人、編劇、服飾設計、藝術總監等多種角色。他還曾經是藝術界大獎Guggenheim博物館HUGO BOSS AWARD的得主。目前他是這位冰島女歌手的男友,自然輕松說服Bjork出山。到底是影片吸引了她,還是男人吸引了她?

Bjork解釋自己爲何要重新加入電影創作時說:“After doing the research with all the vocals on Medúlla, I was very curious to take that further to a place that was not narrative. Then, when Matthew explained that the film happens on the ocean," she says, pinching her nose and holding her breath, "I was curious to make vocal patterns that were sort of oceanic. My music is very much about structure, whereas Matthew is much more abstract. I have to have a map and a compass to see the . nal point before I start the journey, and then I can meet 10 lions or whatever.”

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歌手言語之間還是這樣讓人耐人尋味。不過我們可以看出Bjork試圖從音樂角度尋求新的突破,不再把人聲拘泥于樂器的襯托下,而把人聲幻化成一種天然的樂器,與一切生命之源——海洋在理念上達到某種程度的一致。而配樂方面中歸中矩,添入了日本傳統樂器。有一種懸疑靈異的味道。

電影原聲碟已經發行,而電影即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展出。

像是一場宗教儀式,一場婚禮,一次航行。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rlando Bloom&Kirsten Dunst

兩個近期我喜歡的青年演員的。他們身上具有一種共性:靈氣逼人。也許他們並沒有很爐火純青的演技,沒有深沈或癫狂的表演風格。最打動我的是他們猶如一縷清風掠過綠草地的靈動。

Orlando從英國的電視劇集起家,被Peter Jackson發現開始電影表演後的一個個形象令人記憶猶新:從《黑鷹降落》(Black Hawk Down) 那個短寸頭的士兵,到《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勇往直前的精靈射手,再到《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凱利黨》(Ned Kelly) 《特洛伊》(Troy)、《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裏各時代的虛擬或現實存在的戰士。雖然這些商業影片大多沒有給他太多的發揮余地,不過在他的表演總有一些令人驚喜的閃光點。當然他的潛力應該不限于此,對劇本跟影片的選擇是他以後是否有從偶像演員向實力演員轉變的關鍵。我相信他自己應該也明白這點,所以我更有理由期待他站在Oscar領獎台上的那一天。

Kirsten從來就是票房靈藥,7歲就開始在電影中露面爲她積累了不少的表演經驗。不過讓大家真正認識她是在《蜘蛛俠》(Spider-Man)中的女記者形象。跟其他的英雄類型影片相同,需要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被英雄拯救。所以那個純粹的花瓶角色除了讓她得到更多的人氣之外,Kirsten一無所獲。2003年的《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中我們終于看到Kirsten開始展示自己的演技。在《Wimbledon》中我們看到她苦練後的網球技藝。就是這樣一個純淨的New Jersey女孩,帶給我們她純淨的表演。不需要挑剔她任何的表演瑕疵,我們要看到的就是Kirsten,而不是像Susan Sarandon那樣的成熟穩定的戲骨。有時她太OVER的表演也會變成我的心頭好。畢竟對于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來說,我們能要求她什麽呢?

這兩個名字的主人在通往Elizabethtown的航班上相遇了。讓我欣喜不已。在10月即將上映的新片《Elizabethtown》中,他們之間會上演一段美麗的邂逅故事。
Kirsten扮演的空姐與被公司辭退並且禍不單行,在得到喪父消息奔赴Elizabethtown的Orlando在飛機上有過一次簡單交談後,下機後各自分別。但是他們的故事不會如此簡單的完結。

——“Hello?”
——“Hello,stranger!”
——“I wanna tell u the truth.My Dad's died.”
Orlando的一個電話讓兩個聲音又交彙在一起。

影片的預告片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溫馨輕靈的圖畫。兩個充滿靈性的演員在其中的潤色,使我更期待這部影片的上映。

ch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